0

阿里22年,良将如潮靠的是什么?

发布日期:2021-08-16


领途商业学堂

005


60后蔡崇信,耶鲁法学院法学博士,当年放弃年薪百万美金的外企高管职务,到杭州追随马云,每个月工资500元人民币,如今是阿里巴巴董事局执行副主席。


1 - 640?wx_fmt=jpeg.jpg

2002年12月,公司实现全年盈利一块钱的目标

吴炯和蔡崇信(左)在财务办公室把第一块钱装入信封


70后逍遥子(张勇),13年前加入阿里巴巴担任淘宝网CFO(首席财务官),2015年创立了“双11购物节”,现任阿里巴巴CEO(首席执行官),带领阿里来自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10万员工。


2 - 640?wx_fmt=jpeg.jpg


85后蒋凡,复旦大学计算机系毕业,2013年将自己创办的友盟出售给阿里,并进入阿里工作。现任淘宝总裁,兼任天猫总裁,掌管着每年超过两万亿的交易。


阿里最新财报显示,阿里合伙人多达38位,这些人来自于五湖四海,背景五花八门,然而他们中90%在阿里工作十年以上,80%是70后、80后。除此之外还有数十位终身教授和世界闻名的科技大佬。他们在所处的专业、行业领域都大名鼎鼎——


张勇、彭蕾、蒋凡、童文红、井贤栋、樊路远...无论是国有还是民营,国内能数出这么多响亮名字的企业,独一无二


3 - 640?wx_fmt=jpeg.jpg


与此同时,年轻人才也正在阿里众多领域崭露头角。目前阿里管理者中80后占80%,90后管理者超2000人,38位合伙人中4位是80后。在全球万亿级公司中,没有哪家公司敢如此寄予年轻人重任。


正如马云在谈到交接班时所说,“阿里巴巴公司我最骄傲的不是商业模式,而是今天我们的人才梯队、组织建设还有文化的发展……如果我算第一代,我们现在第五代领导人梯队建设都已经做好了”。


而阿里能够做到良将如潮,最重要的方法论就是组织建设。通过企业管理模式,让所有员工都有成为人才的通道,并以企业管理为标尺,做到了人才培养、人才筛选。那么阿里具体是怎么操作的呢?


4 - 640?wx_fmt=jpeg.jpg


|01

培养说“WHY”的能力


阿里的管理者和其他企业管理者的区别在于说“why”的能力。现实中,大多数管理者和员工,都是在被动工作,大家都是在埋头干活,并没有深究背后的原因,更不会向下传达做某项工作的原因。有些是觉得没必要说,有些是根本不知道怎么说。


在阿里,管理者布置任务、设置目标时,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向员工说“why”,也就是为什么做,目的是什么。


5 - 640?wx_fmt=jpeg.jpg


传统管理者思维模式中,面临一项工作大都会从“what”开始思考,而阿里的企业管理模式要求员工具备说“why”的能力,其目的在于让所有员工清晰认知成功的标准和原因。


如果布置任务、设立目标,从来不说“why”,那么员工既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这么做,也很难坚持长期做下去。而说“why”的过程,则帮助了员工构建全局思维,并理解自己负责的部分在整个团队中的价值


6 - 640?wx_fmt=jpeg.jpg


|02

培养终局思维


阿里有句土话是“站在未来看现在的能力”,马云一直强调阿里人要具备未来观、全局观和全球观。未来观的本质就是终局思维。


企业的战略布局需要以始为终,需要以愿景驱动战略,愿景就是以始为终的思考内容。大多数企业思考的是我们现在有什么,我们要干什么,而阿里、华为、亚马逊这样的企业,则思考的是我们未来会成为什么样子,为了这个未来,我们现在需要做什么


7 - 640?wx_fmt=jpeg.jpg


企业管理者也需要具备终局思维——如果用现在的能力规划未来,那么显然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,因为一个人今天的能力是有限的,未来的成长是变化的。如果管理者不懂得以“在未来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”来思考当下的行为,那么管理者将很难帮助企业成长。


站在未来看现在,终局思维的底层逻辑就是相信。不是因为看见所以相信,而是因为相信所以看见需要自己修炼的方向。无论是企业管理者还是员工,如果不相信自己、相信团队、相信伙伴,那么企业也就做不到“令人难以置信”。


8 - 640?wx_fmt=jpeg.jpg


|03

向下培养人才


优秀的企业,往往是人才遍地开花;差劲的企业,往往是人才郁郁不得志,却还在抱怨招不来人才。


1、尽心带教


对于人才培养,阿里有明确的16字方针:我做你看,我说你听,你做我看,你说我听


我做你看,要求管理者以身作则,手把手教给员工如何完成工作要求

我说你听,要求管理者要告诉员工,自己所负责的工作为什么需要做

你做我看,要求管理者检查员工学习的过程

你说我听,目的在于让员工青出于蓝胜于蓝


在阿里的管理者,需要贯彻上述方针,手把手带教员工。如果管理者不作为,不能引领员工成长,这个团队往往一团和气,对工作没有追求,那么这个团队注定打不了胜仗。


9 - 640?wx_fmt=jpeg.jpg


2、271差异化辅导


“2”类员工是团队的明星员工,管理者应该给予这些人足够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,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发展舞台,并成为团队的榜样,从而带动其他员工成长。


“7”类员工是中间层的老黄牛,技能层面存在短板,但贵在踏实负责,管理者需要通过口传心授、言传身教帮助他们提升自身能力。并且由于这类员工缺乏目标感,管理者还应该帮助他们确定目标、增强自信。


“1”类员工则是多次任务不达标,即将面临淘汰的员工。对这类员工则需要客观分析无法完成任务的原因是什么,可能是员工的原因,也有可能是管理者自身的原因。


管理者需要把目标拆分到每日的工作行动上,才能提升目标的转化率,帮助员工拿结果。在考核层面,管理者需要注重360度的反馈,做到丑话当先、奖励与惩罚及时,不要等员工拿到低分考核或者员工没有奖励心生怨怼时才亡羊补牢。


10 - 640?wx_fmt=jpeg.jpg


面向未来去思考和建设组织,建设人才梯队,倾心培养人才,捍卫公司价值观和企业文化,这些刻在阿里骨子里的观念,让阿里的接班与传承变成一级培养一级,一级交一级,一级接一级;也让阿里级级都有干将也有备胎,而且越是重要的组织,备胎要求越高,越是要周全储备更年轻有战力的人。


良将如潮,从来不是企业足够牛、足够大,才吸引了更多的人才,而是企业的管理模式提供了制度土壤,才能让少量的人才不断裂变,成为一支更强的队伍。


*图片均来自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



7

<< 返回列表页

相关案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