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

年轻市场正助推果酒新生,风口已至?

发布日期:2021-07-07

果酒是由新鲜水果或果汁为原料,全部或部分发酵酿造而成,酒精度一般在7-18度左右。需要注意的是葡萄酒也是水果酿造,但一般被排除在果酒之外。


虽然果酒在中国有2000多年的历史,但是直到现在也没有被广大消费者所熟知,排在白酒、啤酒、葡萄酒和黄酒之后,是一个非常小的品种。即便目前国内果酒年消费量达到了30多万吨,但也只占了全国酒类消费总量5%,世界人均果酒消费量6%,与发达国家相差了20-30倍


1 - 640?wx_fmt=jpeg.jpg


不过,近几年低度果酒受到了年轻人的欢迎,销售数据急速增长。2020年天猫55大促,果酒销售增长400%;2020年天猫618,果酒销售增长200%。2020年双十一期间,天猫果酒增长11倍、京东果酒增长40倍。


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,果酒行业2019年的市场规模就超过2300亿;而位居食品饮料板块的白酒行业,也就6000多亿规模。


|01

果酒为何受到年轻人喜爱?


果酒迎来增长的背后,是消费环境的变化,消费者对个性化、多元化的产品需求在不断升高。并且,果酒急速增长的背后年轻女性贡献了不小功劳


以2020年末刚完成百万美元天使轮融资的低度果酒「落饮」为例,其核心目标用户便是一二线城市20-35岁年轻女性。这一用户群倾向并非凭空制定,而是落饮复盘前2万单销售数据后发现,约87%用户为女性,市场推广中女性用户的转化率是男性用户的5-6倍。


2 - 640?wx_fmt=jpeg.jpg


这一数据也并非偶然,从社交媒体上也不难发现,果酒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爱。


首先,低酒精度、口味甜、价格适中,是果酒切中年轻人需求的主要原因。近几年“不喝酒不给面子”的中国酒桌文化新闻充斥着大众的视野,引发了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共鸣——在年轻人看来,喝酒是一种享受或社交工具,而非强人所难。


毕竟好友相聚或者深夜独酌为的是放松,而不是宿醉后的头疼欲裂。当喝酒不再是为了买醉,适度的微醺和舒适的口感成了年轻人选购酒品的新标准,低度果酒恰好满足了这些需求。


3 - 640?wx_fmt=jpeg.jpg


其次是丰富的消费场景帮助果酒品类从启蒙阶段过渡到了升级阶段。在以往消费者普遍不知道果酒产品的存在,偶得一两瓶也只是尝鲜,口感上也十分一般。随着低度酒的不断发展和品类认知教育,一二线年轻消费者已经进入果酒品类升级阶段。


以RIO为例,曾经大部分用于KTV、酒吧等聚饮场所,2018年后RIO推出“微醺”系列,主打“一个人的小酒”,包装和口感全面升级。如今在便利蜂、物种、711等便利店,低度酒水区里的果酒成为主流。当年轻消费者对果酒不再陌生,那么尝鲜就必然发生,果酒市场也走向了增量。


4 - 640?wx_fmt=jpeg.jpg


此外,从进口果酒到国产果酒,国潮兴起正助推果酒风口来临。十年前,国内果酒市场格局还是由国外主导。如今年轻人在文化自信和国潮风带动下,国产果酒正成为低度酒市场宠儿。


桃花醉、荔枝酒、青梅酒等果酒产品,或以诗歌命名产品,或以古风酒壶作为包装。年轻一代在品玩这些低度果酒的同时,沉浸体验曾经想象过的诗歌生活,国潮和果酒完成了融合


5 - 640?wx_fmt=jpeg.jpg


由于年轻人的喜爱,果酒也成了传统白酒企业年轻化的手段。《三生三世十里桃花》热播之时,泸州老窖推出了“桃花醉”,还成立了果酒公司,推出“青语”、“花间酌”、“拾光”三款青梅果酒。2019年茅台推出自创“悠蜜“蓝莓酒。五粮液也推出了仙林青梅酒、百麓石榴酒等新品。


|02

果酒的“内忧外患”


虽然果酒成功打入了年轻人市场,但是夹在白酒、啤酒、葡萄酒这些发展势头良好的酒种之间,果酒更像一个“营养不良”的孩子。


,果酒的行业标准不健全,导致果酒市场乱象丛生。尽管目前国内在果酒方面有相应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,但是由于果酒市场广泛,种类繁多,难以以一个标准来规范所有果酒的生产。


因此,果酒的执行标准并不严格,这也就导致了市场上果酒质量层次不齐,不仅有使用大量食品添加剂调制的果酒,甚至还有用烂的水果酿造的果酒。另一方面,不严格的执行标准也让果酒难以集中化生产,标准化不足让果酒难以形成品类聚合效应。


6 - 640?wx_fmt=jpeg.jpg


第二,果酒酿造工艺、生产设备跟不上,缺乏创新。目前果酒的生产不仅工艺上落后,机械化、数字化缺乏,也缺乏真正好的原料和酵母。因此在现有的生产模式下,一般果酒的口感还很难得到进一步的提升。头部果酒的生产资源相对丰富,加剧了行业资源分配不均,让整体产业发展进一步失衡。


第三,果酒缺乏全国知名企业、和产品,缺乏标杆。行业内缺乏巨头,代表着中小有冒头的机会,但也意味着没有可以学习和参考的对象。果酒的原料地域特色鲜明,不同地域认知差异较大,这也导致了大多数果酒是地区性和产品,阻碍了果酒产业的发展和普及。以1996年成立的宁夏红为例,借助地域优势专注枸杞果酒,25年的发展让宁夏红在全国范围内相对知名,但也没能像劲酒一样整个酒种得到发展。


7 - 640?wx_fmt=jpeg.jpg


此外,由于果酒的市场定位还比较模糊,目标市场相对单一,也影响了果酒的进一步发展。虽然目前一二线城市消费者对果酒认知程度升高,但向下沉市场辐射的效果还未可知,也给果酒初创企业增加了一定风险性。


|03

果酒该往何处去?


虽然果酒不是新生事物,但是对于消费者来说既熟悉又陌生。以往作坊式制作的果酒口味较差,大大消耗了消费者对果酒的期待感。果酒新生想要重新赢回市场份额,注定是个漫长而又痛苦的过程。


好在政策层面倾斜为果酒带来了利好——随着国家大健康战略的推进以及国民对健康消费的追求,果酒这个健康品类也迎来了发展机遇。而近几年国家着力推动文化自信,也为果酒建立文化体系带来了机会——毕竟白酒文化的建设如火如荼。


8 - 640?wx_fmt=jpeg.jpg


近几年的果酒除了名字走古风路线,在营销宣传、产品包装上也极力往国潮、品质方向靠近,以瞄准年轻女性市场,但也逐渐显现出了同质化的苗头。后续果酒不仅需要在口味、工艺上进行创新,在营销和文化上也需要尝试更多方向,毕竟单一的文化体系极易随风口红利消失。


无论是政策需求还是文化需求,果酒企业都还需进一步在产品上下功夫,加强果酒营养功能化研究,科学合理验证果酒营养价值,突出特色,与其他酒类错位竞争。


9 - 640?wx_fmt=jpeg.jpg


对于今天的果酒产业来说,市场环境既残酷又利好。随着行业标准的逐步确立、酿造工艺的持续升级、头部的市场教育,果酒的市场份额必将进一步升高。


在白酒、啤酒和葡萄酒夹缝中生存的果酒,未来可期。



*图片均来自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


7

<< 返回列表页

相关案例

热门标杆企业: